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4568|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谈滑雪板-Carving skis的特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6 03:0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刻滑板的特性

注:刻滑=Carving (刻滑是红花梁自造的词,但不承担法律责任)

本讨论的主题是刻滑板的特性。教学员滑雪时,讲解滑雪技术时,常常听到要充分发挥刻滑板的特性,事实上,学员与教练是否真的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呢?尚且值得疑问。现在,雪具店里卖的雪具,除了特定用途的板子之外,全都是刻滑板。因此,熟知刻滑板的特性,并充分利用其特性滑行,是学习滑雪的人的必修课!

让我们先看一下刻滑板的形状特征。与过去的板子相比,刻滑板的腰部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板尖和板尾却变宽了,腰线(借用机长的翻译,同时请各位参照机长的帖子http://www.lvye.info/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191407&forum=19)的弧度更深。板子自身的长度也变短了。目前,170cm左右长的板子为主流。刻滑板的自身结构特性,再加上雪板制作技术进化,在高速滑行时稳定性变得越来越好。此外,板子的操控性也容易的多了。所谓板子的操控性是指将雪板左右扭动,将板尖或板尾翘起或下压等运动的容易程度。由于板子的腰线的弧度变得更深,雪板自身受压后具有自转力。这些就是刻滑板因其的结构而生的特性。

下面,让我们看看利用刻滑板特性的滑行技术是怎么回事。为了滑出回转弧,滑雪者要做的基本动作有加压”“立刃,及旋转(也可以理解成拧转)的三个动作要素。在老式雪板的时代里,滑雪技术的主流是以搓雪转弯为主,在以上三个基本动作要素中,旋转占主要地位。感觉上,可以想象为拧转脚部来转弯。

而现在的刻滑板的板尖幅度宽,由板尖切雪变得更为容易,雪板自身因受压会形成自转力,因此,雪板能由板尖沿回转弧轨迹滑行,而不再需要刻意拧转脚部,向侧方搓雪来转弯。 刻滑回转弧的三个动作要素中,旋转的的必要性降低了,而加压立刃变的更重要了。 使用刻滑板做搓雪转弯时,雪板会有一定角度的立刃,如果合理的给雪板加压,雪板自身的特性就会帮助转弯。雪板是否搓雪取决于加压的大小与立刃的深浅,而不像过去那样需要刻意用板子推雪来形成搓雪了。

下面让我们看看正确的加压是怎么回事。所谓正确的加压就是要把体重实实的压在板子的腰部上。现在的刻滑板,因厂家的不同,腰部的位置靠前或靠后多少有些差异。但是以雪鞋的中心(比板子的中心稍靠后一点)为加压部位,把板子蹬出弓形,将其自转力发挥出来。想象:从垂直方向向板子加压,而且将板子向弯外侧连续蹬,雪板立刃成弓型。再加上由速度产生的离心力和雪面对雪板的反弹力,加压的力度会变得更大,这样滑行轨迹就形成了刻滑弯。

老式板子是通过旋转,也就是拧转的力度大小来控制回转弧的大小,而现在的刻滑板是利用立刃加压,特别是通过改变加压力度大小来控制回转弧的大小。因此,借助合理的站姿来对雪板加压就变得非常重要,合理利用外力(雪面对雪板的阻力)来调节加压的力度也非常重要。换句话说,根据滑行速度,坡度,及雪质(软与硬)来做出可以让身体重心平衡的内倾角。如果想有效利用刻滑板的特性,需要知道如何向弯外侧发力,这是必须要学习的技术。




附件:



jpg  刻滑板的特性.jpg
绿野户外网
2#
发表于 2008-12-6 07:58:39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尤其几张图画得好,比我拍的照片更清晰。

也说明个问题,雪板横向抗扭曲的强度要比纵向的硬度重要得多,前者反映了雪板的质量,而后者只是特性的不同。现代雪板开发了各种结构来加强横向抗扭强度,但纵向往往不再需要超高的硬度来保证稳定性。对业余滑雪爱好者,实在也没有必要盲目追求“竞赛板”的硬度来达到希望的性能,假如没有可能达到真正竞赛的速度和力量的话,竞赛板的硬度只会成为累赘而不会对性能有所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2-6 19:16:2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就是Carving转弯时山上脚和山下脚的力量分配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2-7 20:34:56 | 只看该作者

好技术帖~~~~~~加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2-7 21:12:26 | 只看该作者

版主真辛苦,刚到家吃完饭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12:57:11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刻滑弯(carving turn)

本文的讨论涉及到一些滑雪技术术语,对一些初学者可能难以理解,此外理解本文里提到的一些动作的前提是你必须有一定的滑雪体验。所以,本文的读者对象是中高级滑雪爱好者和志在教滑雪的朋友。供大家讨论指正!

什么是刻滑弯?

这次讨论的主题是“刻滑” (Carving)。Carving的英文原意是“雕刻”,”切开“的意思。作为滑雪技术术语来理解时,红花梁独创其音译+意译为 “刻滑”。 是指当我们把雪板滑过雪面时,山下板的内刃,山上板的外刃同时与雪面接触,雪板的边刃(edging)在雪面上切刻出两条清晰且平行的沟来,这样滑出的回转弧应该没有任何搓雪的痕迹。采用这样的技巧连续滑出的弯叫“刻滑弯”。 没有一点搓雪痕迹的刻滑弯在理论上是成立的,而在通常的刻滑中,雪板丝毫都不搓雪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在理解什么是刻滑弯的时候,只要将其理解成有少量搓雪的回转弧即可。这样来理解刻滑弯的目的并不是将其与搓雪弯鲜明对比,而是强调在做滑弯运动过程中两者并用做弧线运动的连续性。

刻滑弯最早是由竞技滑雪而来的滑雪技术,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高山滑雪世界杯赛上Ingemar Stenmark 作为为数不多的擅长使用刻滑技术的选手使用当时的雪板刻滑转弯,其滑行方式威猛无比,受到了众人的赞赏。而刻滑的技术在一般的滑雪爱好者之间的普及却是从刻滑板问世之后才开始的。腰线弯度深的刻滑板,自身的回转能力高,与老板子相比,更易于刻滑,再加上增大身体内倾角度的技巧,这样,刻滑弯的技术由此迅速普及开来。

那么,在实际教学里,我们所说的“刻滑弯”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在教学员学习滑雪时,如果采用刻滑的体姿和技巧滑出的弯,我们就称之为“刻滑弯”。采用刻滑的体姿(有效利用内倾角度)能充分发挥刻滑板的特性(请参见“刻滑板的特性”一文)滑出的弯更为合理。可能有的人会认为刻滑弯等于高速弯,其实不然。根据雪板的软硬与长短,也可以低速刻滑。但是,就大小一致的刻滑弯来说,从技术角度比较来看,高速滑行是更合理的的滑行方式。在实际教学里,选择相对短一点的板子来低速刻滑,可以当做一种练习手段来使用,学员在掌握了刻滑的基本技术后,再逐渐使用长板子来感受速度。

做刻滑运动的要点是,连续转弯时,雪板和我们的重心必须处于最佳平衡状态。刻滑弧线时,雪板要立刃,滑雪者要从垂直角度对板子加压,必须把板子蹬出弓型。为了实现身体对雪板加压,需要保持必要的站姿来滑弯,并流畅的转换方向进入下一个弯,这才是完美的刻滑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换句话说,为了滑出圆美的弧线,我们需要根据弧线的变化时刻注意上下,左右,前后的重心平衡。如何保持最佳刻滑站姿呢, 我个人的感觉是,在雪鞋里,以外脚的大拇指为主,让脚趾紧张 使外脚的脚掌内侧均匀受力(注:还有一种提法是让脚心到脚后跟这段受力),而内脚的脚后跟下面作为加压的受力点,在做连续的刻滑弯时,不能前后移动。学会这样使用脚趾及脚掌,就可以实现时刻对板子从垂直方向加压,顺利滑出圆美的弧线。此外,重心转换时(即换刃时)要将雪板的滑行轨迹和身体重心移动轨迹保持一致,让身体避免任何多余的小动作,这样的体姿才能让我们把弯转的干净利索!

为了帮助理解本文,推荐阅读:
1.机长的大作:认识你的雪板http://www.lvye.info/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191407&forum=19
2.刻滑板的特性http://user.qzone.qq.com/139105263/blog/12285025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2-8 14:53:55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好帖!!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12-8 16:56:10 | 只看该作者

好帖!我也来顶一下!!

好帖!我也来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12-8 17:17:3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很困惑,去年去万龙,朴教练教时说山下脚60%山上40%(应该是这样分配的,记不太清楚了)当时就晕…不都说山下最好是承受100%或者80%的力量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18:37:23 | 只看该作者

机长曾经给过一个链接,讲的是竞技运动员两脚力量分配

实际上,两脚力量分配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中性位置的瞬间(neutral postion),即两只板子垂直坡面时应该是50 对50 ,但是之后入弯开始力量分配就会变化,到了3点钟,即重心最低的时候,也是加压最大的时候,外脚应该是80(按那篇文说的),进入后半个弯,随着压力逐渐释放,双板再次滑到中性位置,又变成了5:5分力,然后再往另一个方向回转,以上动作重复。

点评

请问教主,你讲的力量分配我好像没有感觉,在刻滑小弯时重心左右移动自然就出弧度了,滑的快的时候有时会感觉到外板是空的(没有使上劲)。这时上下移动重心,又感到外板踩实了,对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2-10 16: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